每日精选:孩子总是羡慕别人家的东西,是爱慕虚荣吗?怎么破?
来源:儿科医生鲍秀兰     时间:2022-08-09 08:52:03

后台有位妈妈说,女儿到同学家里玩,看到同学的芭比娃娃爱不释手,回来后也吵着让妈妈给自己买。可家里的芭比娃娃已经几个箱子都装不下了,于是这位妈妈就拒绝了。结果女儿大哭大闹,还说妈妈不爱自己了。

这让妈妈很是难过,平时对女儿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但女儿一看到别人有什么,就会露出羡慕的眼神,也吵着要,但家里同类的东西其实已经很多了。妈妈很是担心孩子这是不是“爱慕虚荣”。

不少父母都遇到过相同的情景,也跟这位妈妈一样,觉得孩子这种行为是爱慕虚荣的表现。其实,这背后的原因真的没那么简单。


【资料图】

孩子为什么会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

在小宝宝在出生时,就拥有怕、怒、爱三个原始情绪。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的情绪也是逐渐地丰富起来。大约在宝宝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会出现害怕、讨厌等情绪。宝宝在2岁至5岁期间,情绪会进一步分化出羞耻、失望、羡慕等类似成人的情绪。所以,羡慕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

羡慕,本质上是一个人希望像别人一样,拥有自己目前没有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当孩子看到新鲜的玩意儿,在内心的好奇心驱使下,就会萌发想要的欲望。

但是,如果孩子经常表现出羡慕别人家东西的状况,父母可能要问问自己,平时是否有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从而造成孩子物质上的匮乏感。

比如,小李在女儿刚上一年级时,为了让女儿能专心读书,就把女儿所有的玩具都送人了。女儿为此难过了好久。之后,每次去朋友家玩时,女儿总是对别人家的玩具羡慕不已,经常玩得舍不得回家。甚至还会偷偷地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玩。这就是由于孩子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引起的。

还有一些孩子,平时父母虽然都会给他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但由于这些东西都不是孩子自己挑选的,而是父母依照自己的喜好买的。当孩子看到别人家拥有他内心喜欢的东西时,也会心生羡慕。

虽说孩子羡慕别人家的东西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长如果引导不当,不仅会错失让孩子学习的机会,还可能引发孩子产生其它的负面情绪。

孩子羡慕别人家的东西时,父母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当看到孩子羡慕别人家的东西时,许多父母会有以下四种错误的应对方式。

贬低孩子喜欢的物品

这种父母,一般会告诉孩子,别人家的玩具这不好、那也不好,还没有自家的玩具好。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父母理解。今后孩子也不再愿意跟父母表达自己的需求。

别人有的,我们也必须有

这类父母,生怕自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只要孩子想要,他们就会想尽办法满足孩子。这种过度的满足,会让孩子没有合理的界限感。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可以得到。

批评指责孩子

这类父母,觉得羡慕别人是丢脸面的行为,容易被人看不起。所以,他们会指责孩子不可以有这种想法。这会让孩子认为,羡慕别人是可耻的行为。

跟孩子哭穷

有些父母,会直接跟孩子说,我们家没有人家家里有钱,没钱买。这样的回答,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可见,父母的这些处理方法,都是不合适的。

父母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首先,我们可以先同理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情,问问孩子羡慕的那个玩具有哪些特点。

比如,前面我们说到的那位妈妈,女儿很喜欢同学的芭比娃娃。妈妈可以这么跟女儿说:“没有这样的芭比娃娃,你感到很难过。你可以先跟我说说,同学家的芭比娃娃跟我们家里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女儿可能会说:“同学的芭比娃娃裙子是蕾丝的,颜色是粉色的,比我们家的更好看。”妈妈可以接着说:“哇,怪不得你这么喜欢!”

这么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把羡慕的情绪释放出来,为情绪找到出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

接着,引导孩子思考羡慕的这个东西,属于需要的还是想要的。

这个需要我们平时就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哪些东西是需要,哪些东西属于想要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如食物、衣服、水,这些都是属于需要的东西。想要的,就是指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也可以照样生活,比如、零食、玩具等。

父母平时带孩子去超市前,就可以跟孩子做区分需要和想要的小游戏。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个购物清单,然后再对购物清单中的物品按需要和想要进行分类。

当孩子学会区分哪些东西属于需要,哪些东西属于想要后,也就学会如何合理地消费了。

最后,父母可以教导孩子正确表达需求。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跟对方说出自己的需求。比如,当孩子羡慕小姐姐的布娃娃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主动跟对方说:“姐姐,你这布娃娃好可爱呀!可以借我抱一抱吗?”也可以和对方交换玩具玩。

如果对方拒绝了孩子的请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喜欢没有错,但喜欢不一定要占有。别人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我们也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总之,孩子羡慕别人家的东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就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合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