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中国学者:“年轻”肠癌早筛有了新武器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22-08-17 07:50:00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资料图片)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郭诗颖

肠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公众普遍认为这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然而,近年来,肠癌呈年轻化趋势。美国癌症中心估计,年轻人肠癌发病率在未来15年将翻倍,20%的肠癌将发生在年龄低于50岁的人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揭示,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中青年肠癌(早发性肠癌)与发病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肠癌(迟发性肠癌),在肠道菌群谱、代谢谱、细菌酶基因谱改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基于“细菌—代谢物—细菌酶基因联合”标记物开发诊断模型,未来有望通过粪便样本,实现对年轻肠癌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筛查、精准检测。相关研究成果8月11日在线发表于胃肠道领域权威期刊《肠道》杂志上。

症状不明显,错过最佳的早诊“窗口期”

国际期刊《柳叶刀》子刊曾有研究显示,在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多个国家,早发性肠癌的发病率都呈增长趋势。

肠癌的年轻化与不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久坐少动,爱点外卖,熬夜加班等因素都会影响消化道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临床诊疗中发现,年轻人肠癌预后较差的原因与症状不明显、不重视以及不爱做检查有关。年轻人常常忽视身体给出的众多异常信号,对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不加以重视,等身体严重不适时再检查,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早诊“窗口期”。此外,针对肠镜检查,很多年轻人抱有抵触心理。

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肠道菌群存在差异

肠道菌群是关系人体肠道健康与否的重要微环境。目前,众多研究已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内因,并且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与年轻人群差异显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团队这次通过大样本队列,在全球首次描绘了中国年轻肠癌患者肠道菌群谱和代谢物谱。结果发现,年轻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出现严重失调,粪便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菌群谱和代谢谱组成特征上,年轻肠癌也明显有别于老年肠癌,主要表现为致病菌、红肉饮食相关细菌较多以及色氨酸、胆汁酸和胆碱代谢的增加。

做好早筛,改善生活方式

针对日渐高发的早发性肠癌,尤长宣表示不必过于担心,目前诊断的年轻肠癌多数与家族史相关。但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癌症。

一是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日常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增加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的摄入,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长期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同时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

二是提高预防肠癌的意识和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平时有腹部不适症状、排便习惯及形状改变以及便血等情况,建议早诊早治,可极大改善生存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三是高危人群做好筛查。有肠癌家族史、家族性肠息肉的年轻人应积极进行肠癌筛查,以早期发现肠癌或癌前病变。建议根据医生制订的个体化筛查计划,进行包括肠镜在内的规范化检查。▲

责编:王晓晴

主编:屠丽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