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滚动:手术室麻醉医生有了AI助手,可预测“危险来临”……智能化还能给麻醉医学带来什么
来源:文汇报,供稿:人民资讯     时间:2022-08-05 17:38:23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中国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智能化的脚步越走越快。就在最近,爱德华生命科学宣布搭载 HPI低血压预测指数软件的全新一代血流动力学监护平台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在中国正式上市。这是爱德华首款人工智能病人监护仪产品,搭载的HPI低血压预测指数软件基于AI技术研发,可提前对患者即将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协助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可能由低血压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等相关术后并发症。


(相关资料图)

这对手术室以及重症监护意味着什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瑞金医院于布为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术中低血压管理的方向,就是预测、预防和个体化管理,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麻醉治疗理念。

不容小视的低血压事件,麻醉医师的关注

“绝大多数的麻醉,全身麻醉也好,半身麻醉也好,都可能导致低血压。因为人在清醒状态时,血管紧张度是由交感神经维持的。麻醉以后,把这个中枢的交感神经对外周的控制解除掉了,血管扩张带来的结局之一就是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其表现就是低血压。”于布为教授表示:“血压作为一个基础生理参数,是每一个麻醉医生日常工作中都会重点关注的指标。

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因为低血压的后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遗憾结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手术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但仍有许多患者会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其中,围手术期中发生低血压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危险因素,它与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卒中等相关术后并发症及三十天死亡率有强相关性。因此减少围手术期低血压事件的发生至今仍是麻醉医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亟待解决。

AI预测助力,放大麻醉医生的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麻醉医师有了新助手。以爱德华全新一代血流动力学监护平台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为例,其搭载的HPI低血压预测指数软件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利用AI技术研发而成,结合实时动脉血压波形信号,对成人非手术患者未来20分钟内和手术患者未来15分钟内可能发生的低血压事件(平均动脉压<65mmHg持续至少1分钟)予以提示。

与此同时,该平台会为临床医生提供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辅助医生在低血压事件发生前了解其发生的诱因并进行干预,及时采取治疗预防,从而降低低血压可能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等相关术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术中低血压管理的方向,是预测、预防和个体化管理。当然,建立围术期血压个体化管理的观念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通过这些新的技术,可以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围术期血压的个体化管理,从而提高临床管理的质量,也更好地发展和壮大整个围术期学科,护航患者的生命安全。“于布为教授说。

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造福更多医患

智能化对麻醉医学意味着什么?于布为教授援引近期其发表的《麻醉学科面临时代转型》一文谈到,随着人工智能设备的引入,麻醉学科面临时代转型之一,就是由人力化转向智能化,“转型的表现之一就是智能化设备的成功研发与应用,这会颠覆我们麻醉科的工作模式。”

于布为教授称,一方面,智能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远程治疗、远程预警,指导基层医生抢救病患,有望将偏远地区的水平尽快提高到与上海瑞金医院等三甲医院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智能化设备的铺开,能释放更多的麻醉医生的人力用于更多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近年来,麻醉医生猝死频频见诸媒体,麻醉医生的劳动强度日益受到关注,这个群体在手术室里‘超长待机’有多方面因素构成,包括麻醉的工作性质、麻醉医师总体短缺等等,智能化时代的掀开,有可能改善麻醉科医生过劳的情况,帮助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缓解医生资源短缺等等问题。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于布为教授说。

深耕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50余年,爱德华致力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临床解决方案。爱德华大中华区总经理叶天成表示:“中国是爱德华全球主要的战略市场,爱德华已连续第三年为中国医患引入全球领先创新技术,彰显了爱德华深耕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全心关爱,从心出发’的在华发展承诺,加速引进更多突破性创新产品,助力医生提升诊疗水平,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关键词: 麻醉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