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春耕“进行曲”田间孕育“新希望”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时间:2023-03-11 11:56:40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

■薛丽娜(右三)同农户一起查看小麦长势。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阳 摄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皓若


(资料图片)

春日胜黄金。岱岳区马庄镇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经营的1300余亩高标准农田进入返青后期,即将迎来起身期。翠艳欲滴的麦苗成方连片,像绿色的地毯厚厚地铺在千亩良田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肥水跟得上,又是一年好收成。”眼下,正是小麦生长旺盛期,1300亩地的浇灌、施肥和除草剂喷洒,看上去似乎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任务,但是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十分从容。

高标准农田里,一台跨幅200多米的大型平移式喷灌机正在田间缓行,长长的“臂膀”上,众多喷头洒出伞状的水花。“1天能浇100多亩地,效率很高,用水量也比大水漫灌节约一半以上。”薛丽娜说,除了大型机械,微喷灌溉系统也是好帮手,将一条条布满小孔的微喷带铺在麦田里,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喷出半米高的水雾,只需一个人站在田边就能控制大片农田的灌溉,省工又省水。

伴随着“嗡嗡”的机翼旋转声,技术人员姬广文熟练操作着一架满载肥料的无人机,在麦田上空匀速飞行,他告诉记者,比起人工施肥,该型号无人机可一次为2亩地施肥30公斤,只需要5分钟左右。

农机一响,种地不慌。行走在自己的480亩地里,农户李承国很是轻松。“我主要种些玉米和小麦,从买种子、化肥到管理、秋收,都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啥都不用咱操心。”加入合作社后,李承国尝到了土地托管的甜头。

2008年,大学毕业后的薛丽娜毅然返乡,和丈夫创办了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扎根农村十余年来,她已成为种粮大户,合作社也从起步时的几人,逐步壮大到现在的300余户社员。近年来,合作社先后投资400多万元购进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无人飞行植保机等先进机械设备,示范带动周边推进农业机械化,同时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为本地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服务,让他们享受到农业现代化的的便利。

“这是我们自主培育的高产小麦新品种禾元376,今年已经通过审定,下一步将大面积推广种植。”在600亩的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薛丽娜蹲下查看着新品种的长势。自2013年起,她便与丈夫投入新品种的培育工作,目前已累计引进示范小麦、玉米新品种401个,拥有自主产权的小麦新品系200多个,开展粮食新技术示范15项,集成推广小麦、玉米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回农村、做农业是有美好前景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在这片广阔天地上大有可为。”谈到未来,薛丽娜干劲儿十足。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的对面,一个汶阳田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已初具雏形。她告诉记者,基地除了展示农耕文化和智慧农业,还将建成粮食产业发展中心、现代种业发展中心,开展村民田间培训,推广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等,希望自己能为粮食产业化和现代种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