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议:当年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突然消失?看看苏联当年干了什么
来源:历史百晓堂.     时间:2022-08-09 22:43:05


(相关资料图)

一个国家的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往往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在上世纪中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在那个年代,蛔虫泛滥,大多数家庭的孩子肚子里都有蛔虫的存在。蛔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后,宿主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食欲不振,这对需要足够的营养确保身体发育的儿童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伤害。除此之外,蛔虫寄生还会造成宿主发热或者咳嗽等症状,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种普遍存在的寄生虫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于是一场针对消灭儿童体内蛔虫的战役打响了。当时正处在中苏关系的蜜月期,所以我国在研制蛔虫药物的时候,也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帮助,支援给了我们大量的抗蛔虫的药物。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哄小孩子吃药历来都是让家长头疼的一件事,就像让小孩子少吃糖一样。于是蛔虫药被设计成了非常童趣的造型,就像宝塔的塔顶一样,再加上金黄色的颜色看着像糖果,所以这种被称为“宝塔糖”的蛔虫药,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

只不过回忆中的“宝塔糖”,往往伴随着“悔恨”和“噩梦”。相信许多吃过“宝塔糖”的80后,都还记得当年将蛔虫排出体外的情形,这一幕也是那一代人的童年噩梦。每当这个时候,总有一批小孩子会后悔吃这种糖。当时蛔虫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区别只在于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作为蛔虫克星的“宝塔糖”,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无论是在哪个地区,只要在那个年代生活过,记忆中一定会有“宝塔糖”。但是这种风靡全国的蛔虫药,后来却突然消失在了人们的印象当中,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各类蛔虫药。

“宝塔糖”突然消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切还得从制作宝塔糖的原料作物蛔蒿说起。蛔蒿是一种原产于中亚南部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头状花序所特有的α-山道年(α-santonin)是生产驱蛔虫药的主要成分。但是这种植物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很难移植成功,我国的科研人员经过了大量的尝试也始终未见突破。但是当时的科学家坚信“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和苏联老大哥的关系再好,咱们也不能一直依赖人家。况且如果有朝一日,苏联不再为我们提供蛔蒿,我们怎么办?

在科研人员的坚持下,终于在山东的潍坊取得了成功,实现了蛔蒿的本土化种植。但是能种植和会提炼是两码事,成功实现蛔蒿的本土化种植不代表我国已经掌握了提取α-山道年的技术。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援助我国各个领域的技术人员,包括提炼α-山道年的。苏联的这种做法,逼得我们的科学家开始攻克技术难题。一个连原子弹都可以从无到有搞出来的国家,又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提炼技术难住?毫无疑问,我国的科学家在提炼α-山道年也取得了技术突破,实现了抗蛔虫药的国产。

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全国的医疗卫生条件也在整体上升,被蛔虫寄生的人群规模不断减少。再加上长期大范围推广“宝塔糖”,使得已经被寄生的孩子康复,所以原先的“宝塔糖”开始失去了原有的需求。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蛔蒿的种植面积也开始减少。给“宝塔糖”最后一击的,是新型抗蛔虫药物盐酸左旋咪唑的出现,它比“宝塔糖”的效果更加明显。于是完成了使命的“宝塔糖”,开始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在短时间内消失在了我们的视线之中。和“宝塔糖”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一代人的童趣。

关键词: 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