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文:阳康后还是一直咳嗽,该怎么选中药?中医支招
来源:健康+1     时间:2023-01-10 05:48:34

经历了高热、“刀片嗓”、浑身酸疼抗原终于转阴了!但不少人表示明明“阳康”了却还是在“咳咳咳……”都说咳嗽是感染新冠后的最“长”的一关,“阳康”咳嗽症状却一直持续,反反复复特别难受该如何是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很多人眼里咳嗽很简单很自然的生理反应,其实不然,咳嗽分很多种,如果不能确定病因,有的放矢,在治疗时的效果上会大打折扣,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用中医方法对咳嗽进行辩证论治,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医生,还是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读者,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咳嗽,都能有清晰的认识,不再走弯路。

中医认为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①方药组成:麻黄15g,杏仁15g,甘草10g,紫菀15g,百部15g,荆芥12g,桔梗10g,白前10g,陈皮10g。

②随症加减: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者加半夏、厚朴、茯苓;若热为寒遏,咳嗽气急似喘,口渴,心烦者加石膏、桑皮、黄芩;若久咳不愈,病程超过8周者加五味子、诃子;咳时汗出乏力者加黄芪、白术。

③用法:以上诸药水煎服,取汁约2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内服中药期间禁酒,忌辛、辣食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受凉、过劳、精神刺激等。

推荐中成药: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颗粒、苓桂咳喘宁胶囊、半夏止咳糖浆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①方药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苦桔梗6g,甘草2.5g,苇根6g。

②随症加减: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咽喉疼痛,声音嘎哑,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痰黄稠,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热;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热伤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参、麦冬清热生津;夏令暑湿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③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推荐中成药:川贝枇杷糖浆、蛇胆川贝液、蜜炼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

3、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①方药组成: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皮3克、梨皮3克

②随症加减:表证较重者,加薄荷、荆芥疏风解表;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肺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带血丝者,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另有凉燥伤肺咳嗽,乃风寒与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现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于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

③用法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推荐中成药:秋梨润肺膏、蛇胆川贝枇杷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

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①方药组成:莱菔子15g、茯苓15g、法半夏12g、苏子10g、紫菀10g、杏仁10g、苏子10g、白芥子6g、璇覆花3g

②随症加减:胸闷脘痞者,可加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化痰;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痰;脾虚证候明显者,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兼有表寒者,加紫苏、荆芥、防风解表散寒。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加减以资调理。

③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

推荐中成药:陈夏六君子丸、二陈丸、桂龙咳喘宁

2、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①方药组成:黄芩、栀子各4.5克桔梗6克麦门冬(去心)贝母、橘红、茯苓各,9克桑皮、知母、瓜蒌仁(炒)各3克甘草1.2克

②随症加减:若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象贝母、冬瓜仁等清化痰热;胸满咳逆,痰涌,便秘者,加葶苈子、风化硝泻肺通腑化痰;痰热伤津,咳痰不爽,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③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推荐中成药:二母宁嗽丸、橘红丸、清肺化痰丸

3、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

①方药组成:黄芩10g、桑白皮12g、地骨皮10g、甘草6g、青黛12g、海蛤壳10g

②随症加减:火旺者加山栀、丹皮清肝泻火;胸闷气逆者加葶苈子、瓜蒌、枳壳利气降逆;咳引胁痛者,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痰粘难咯,加海浮石、贝母、冬瓜仁清热豁痰;火热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百合、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③用法: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餐后

推荐中成药:清肺抑火片、清肺十八味丸、黄连上清丸、蒲地蓝消炎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止咳化痰颗粒

4、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

①方药组成:沙参10克、玉竹10克、生甘草5克、桑叶6克、生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麦门冬10克。

②随症加减:若久热久咳,可用桑白皮易桑叶,加地骨皮以泻肺清热;咳剧者加川贝母、杏仁、百部润肺止咳;若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咳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瓜蒌、竹茹、黄芩清热化痰;若痰中带血,加山栀、丹皮、白茅根、白及、藕节清热凉血止血;低热,潮热骨蒸,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白薇等以清虚热;盗汗,加糯稻根须、浮小麦等以敛汗。

③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推荐中成药:养阴清肺丸、养阴清肺口服液、百合固金口服液、洋参保肺丸、虫草清肺胶囊、麦味地黄丸

总之,感染后咳嗽很多人现在存在的问题,同时它也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会出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不必过于紧张。咳嗽和肺炎是不同的概念,咳嗽仅是疾病的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咳嗽可以由各种原因引起。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

如果转阴后咳嗽不止,建议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劳累,居家休息可以饮用蜂蜜水、枇杷膏、梨汤、蒸橙子等食疗方法,有条件使用加湿器等有利于保持呼吸道湿润,减少咳嗽和促进痰液排出,也可以对症服用镇咳化痰药物或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中药治疗来缓解症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