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建设小微湿地50处以上 北京湿地成了鸟类安稳的家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2-10-13 09:32:11

养“肾”补“生”,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正润泽着一座现代化大都市。10月12日,“北京湿地成了鸟类安稳的家”登上微博热搜。事实上,很多人并不知道,北京不仅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有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截至2021年,北京湿地总面积已达6.21万公顷。专家分析称,湿地带来的不仅是生态价值和人居环境的提升,它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大湿地保护区

“#北京湿地成了鸟类安稳的家#湿地,鸟类的天堂。这几年,随着北京生态环境的转好,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北京,吸引了越来越多各种品类的鸟。密云水库的鸬鹚、苍鹭,沙河水库的天鹅,野鸭湖的金雕、白尾海雕、白肩雕……北京湿地,成为了它们安稳的家。”这条微博热搜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围观和评论。

其实,这条微博热搜提到的沙河水库、野鸭湖等均是北京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北京市已建立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别为拒马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怀柔沙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金牛湖自然保护区、白河堡水库保护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十三五”以来,北京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万余公顷,因地制宜在中心城区、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以及京津冀交界地区开展湿地恢复与建设。

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市恢复建设湿地1023公顷;截至2021年,按《国际湿地公约》口径统计,北京市湿地面积为6.21万公顷。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历史上,北京市境内曾河湖纵横、清泉四溢、湿地遍布、禽鸟翔集。而自《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全市不断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力度,湿地生态功能不断优化。47块湿地被列入市级湿地名录,总面积2.7万余公顷。北京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76%野生动物种类“安家”

有统计表明,北京市的湿地为近50%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

如南海子公园以麋鹿苑而闻名,拥有中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游客能随时偶遇孔雀散步,可以看见咫尺之外成群的鸿雁在水边嬉戏,还能看到曾经濒临灭绝,而今却在南海子公园繁衍生息的麋鹿群。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延庆区西部,是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园内有鸟类303种、植物472种及上百种昆虫与鱼类,是北京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也是国际鸟类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亚路线的中转驿站。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科创中国高丞乡创服务团团长孙文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物以稀为贵,在城市化的今天,自然生态成为现代人向往的空间形态。湿地和公园一样,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体现城市与自然谐和共生,成为一个共同体。湿地的本质是生态,湿地的生态环境吸引了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活动,逐步恢复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本意。

生态招商释放吸引力

湿地最重要的是其生态价值,值得关注的是,湿地也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于其他城市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城市建设中加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建设,会引导中国生态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湿地还兼具经济效益,越来越成为招商引资的新招牌、新名片。例如,以南海子公园、大兴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绿化建设,对有效改善北京南部地区生态环境和周边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大兴、亦庄经济开发区的环境品质,增强对高端生产要素的吸附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地方都在吸引投资,而生态性招商是软件招商条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湿地能改善北京的宜居环境,而这种宜居环境的改善正是北京所缺少的,而且是客商所追求的环境。”洪涛认为,生态环境改善必然带来旅游业的兴旺,吸引大量的旅游就业人群,带动就业发展。此外,湿地公园本身也能吸引众多的游客,带来一定的旅游收入,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

孙文才进一步表示,对社会来说,湿地是生态环境的载体,是城市名片,是民生工程;对于经济来说,湿地是吸引力,可以带动居民休闲、体验消费等绿色经济;从城市文明的角度,湿地是城市生态文明的一个符号。

再建50处以上小微湿地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湿地保护法》立足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修复,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明确了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湿地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同时明确了法律责任,为湿地保护划出法律“红线”。

面向未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完善与《湿地保护法》衔接的配套法规制度,依法保护修复湿地。北京市还制定了《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等6个地方标准,并编制了《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以温榆河公园、南苑、康庄森林湿地以及沙河等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强小微湿地修复,推动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优化整合,保护好鸟类重要栖息地,还将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设小微湿地50处以上,持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示范作用。(记者 方彬楠 实习记者 袁泽睿)

关键词: 地球之肾是什么 北京湿地成了鸟类安稳的家 北京湿地总面积 十四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