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家】寿命与体重的关系找到了,60岁以后,这样的体重刚刚好,不妨自测
来源:李老师健康谈.     时间:2022-08-12 20:43:10

老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影响了很多中老年人。为了能长寿,大家各显神通,希望能够享受一段时间好日子。毕竟,目前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6岁,九十多岁的老人也不少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老来瘦”要怎么看?医生认为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之前腰围大,赘肉多的老年人,被一些疾病威胁,痛下决心改变“三高”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慢慢各方面恢复正常,无疑是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这个要鼓励并坚持。

二是本来就不胖的老人,刻意地去追求素食,粗茶淡饭多吃几口也不安,身体虽然苗条了,但其实身体的营养并不均衡,会影响抵抗力,实际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是有的老人,本来就有基础疾病,或生过大病,身子骨不比以前强健,显得单薄一些。但为了保持“老来瘦”自我设限,小心翼翼,一段时间后,身体的健康并未达标,实际上也不可取。

“老来瘦”既指精神上的矍铄,又指身体健康主要指标长期正常,特别是人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一定要保持适量的肌肉和力量,这是对抗疾病,延缓衰老的“法宝”之一,那种过于单薄的老年形象,并不值得提倡。太瘦的老年人,会有4个明显的问题:容易出现皮肤病、生病后治愈恢复时间延长、不能忍受寒冷、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所以,60岁以后,既要腰围合格,也要保持正常的体重,这样才对寿命有积极意义。体重与寿命之间的联系,欧美发达国家早就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长期跟踪随访,用“标准体重”,即“BMI指数”来衡量,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数。亚洲人的体重衡量,18.5

美国一项40年之久的研究证实,60岁以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15%的人,相对容易长寿,但这主要是针对白种人的,那么60岁以上国人的体重,有没有简单的判断标准呢?有一个便捷公式,不妨对照一下:身高(厘米)-100,所得数值就是自己大致理想体重,对应的BMI指数,大约在20至26之间,属于“微胖”的类型。

研究也发现,体重和死亡率之间有一条如同“U”型的曲线联系,U型曲线最低点,是低死亡率对应的体重,反之,高点位则对应高死亡率,但数值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变化。但无论如何,只需记住一点,60岁以下,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长期保持就相对容易长寿;60岁以上,数值在20至26之间,即微胖的人,较容易长寿。

以158—172厘米的最常见的身高为例,列一个最低体重和最高体重,在这两者之间,体重是合适的,高了或低了就要注意,不妨对比。

158厘米,49.5—67千克

159厘米,50.5—67.5千克

160厘米,51—68.5千克

161厘米,51.5—69千克

162厘米,52—70千克

163厘米,53—71千克

164厘米,53.5—72千克

165厘米,54—73千克

166厘米,55—74千克

167厘米,55.5—75千克

168厘米,56—75.5千克

169厘米,57—76.5千克

170厘米,58—77.5千克

171厘米,58.5—78.5千克

172厘米,59—79.5千克

60岁以后,为什么说微胖更健康?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是身体消化和吸收食物能力下降,长期素食容易缺乏营养,使免疫力出现下降,不利于长寿。

二是老人实际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慢病,没有一个好的身板,挺过去不容易。

三是老了以后,肌肉会逐步消失,力量下降,保持微胖的体重,实际是在对抗肌肉减少的问题。

60岁以后,如何控制体重,保持适度微胖的身材?

1、在饮食上,避开清淡饮食是“一味素淡”的误区,饮食坚持多样化,可多吃鱼肉、鸡肉等白肉,只要不与慢病冲突即可。在食用油的选择上,以橄榄油为主,少吃猪油。食物要煮得软、烂,便于消化。

2、适量运动,找到适合自己、便于就近开展的运动,既能保持肌肉的活力,也有益身心。

3、心态积极,忌悲观、郁闷和生气等行为,因为在影响心情的同时,对身体内分泌、饮食等带来不利影响,后果会慢慢显现出来。

4、不要盲目减重。老年人不是要减肌,而是要适量增肌,注意维生素D和钙质的补充。同时,不要陷入盲目补充保健品的误区,只要饮食正常,营养都能从食物中获取。

5、注意与慢病长期和平相处,慢病是客观存在的,一时半会好不了,也不要盲目祛除,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即可。有慢病的老人,注意定期检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