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焦点!时隔7年调整!特别明确:应列入中小学体检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时间:2023-04-10 06:47:54

近日,《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这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基础上时隔7年后的一次重大调整。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特别是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资料图】

根据新版《指南》,下列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猝死;

■父母TC≥6.2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岁)或超重(12~16岁)或有吸烟行为;

■对于怀疑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

血脂异常属于“成人病”“老年病”

与学生的关系不大

学生血脂检测有必要吗?

胖=血脂高吗?

哪些习惯容易引起孩子血脂高?

该怎么样吃才健康?

一起来看

↓↓↓

我国血脂异常现状如何?

最近几十年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都在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

2018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35.6%,相当于10个人中有近4个人患有血脂异常。《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中的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人口有2亿人,高血脂患者1亿人。

并且血脂异常患者并非只局限于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不低,血脂水平也呈现升高的趋势。

学生血脂检测有必要吗?

学生血脂检测不仅必要

而且尤为紧迫!

2021年,天津市对7.2万名幼儿园大班儿童和9.1万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幼儿园大班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1.1%,血脂异常检出率为7.4%;小学二年级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1.4%,血脂异常检出率为13.5%。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22年发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深圳市某区17所小学一年级部分班级约2900名儿童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1.8%。

数据提醒我们,儿童血脂异常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新版《指南》指出,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高达20.3%~28.5%。

胖=血脂高吗?

统计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学生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与肥胖率相当,甚至更高。

据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姜丽红介绍,有些儿童明明不胖,甚至偏瘦,血脂却明显增高。这是因为孩子和家长可能同时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据统计,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为1/100-1/500,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为1/200-1/500,这么高的发病率在儿童人群中急需引起家长的关注。

(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高脂血症,也是脂质代谢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各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出现,是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有什么危害?

在关注总胆固醇数值的同时,也要多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是否正常。

血脂异常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往往会升高,它也被称为“坏胆固醇”,容易在冠状动脉以及其他的动脉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动脉血管狭窄,进而导致血流量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

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的心血管疾病,比如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等,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构成的40%以上。

所以,这就意味着如果患上了高血脂,那就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脑卒中等。

哪些习惯容易引起孩子血脂高?

儿童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还会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老年病”埋下病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远远高于成人。

儿童过多摄入油炸食品、甜食、含糖饮料,因过于依赖电子产品而缺乏运动等,不仅影响当下的健康指标,而且还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影响,比如长期的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压增高。

小时候养成的坏习惯还可能伴随一生,到老都要为之付出健康代价。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养成,预防“老年病”也应该“从娃娃抓起”。

孩子应该怎么样吃才健康?

去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针对学龄儿童的膳食行为和身体活动,提出了科学权威、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建议家长收藏参考↓↓

学习食物营养相关知识

认识食物,了解食物与环境及健康的关系,了解并传承中国饮食文化;充分认识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建立为自己的健康和行为负责的信念。

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

会阅读食品标签,和家人一起选购和制作食物,不浪费食物,并会进行食物搭配。

家庭和学校构建健康食物环境

除提供平衡膳食外,还应通过营养教育、行为示范、制定食物规则等,鼓励和支持学龄儿童提高营养素养并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

▲早餐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

▲可在两餐之间吃少量的零食,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

▲在外就餐时要注重合理搭配,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天天喝奶,每天300ml及以上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主动足量饮水,每天800~1400ml,首选白水。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

▲禁止饮酒和喝含酒精饮料。

▲每天应累计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

▲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活动和骨质增强型活动。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减少静坐时间,视屏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越少越好。

▲保证充足睡眠。

▲家长、学校、社区共建积极的身体活动环境,鼓励孩子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定期测量身高和体重,监测生长发育。

▲正确认识体型,科学判断体重状况。

▲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预防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

▲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儿童肥胖防控。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

一审:芸芸

二审:蒙蒙

三审:雪琼

(鹿城风光掠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