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载,坚守医者初心
来源:张家口日报     时间:2023-03-09 08:54:46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相关资料图)

57载,坚守医者初心

——记省级非遗“宋氏骨科诊疗技术”传承人宋振江

本报记者张凤燕

《劝学》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桥西区宋振江中医诊所,靠墙位置的书桌上,有一大摞手抄笔记、行医心得。每一本笔记用白纸装订,有五六十页厚,A4纸大小,正反面书写,工工整整。泛黄的本皮上标注着“骨科”“脾胃杂病论”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来积累的医学遗产,我们得活到老,学到老。”宋振江说。

宋振江1949年生人,是宋氏中医骨科第五代传人。他介绍,在300多年前,宋氏骨科是在北方牧民的摔跤、放牧的骨伤治疗中逐步创立起来的,在他的记忆里,父亲宋秉仁经常到内蒙古太仆寺旗、白旗一代为牧民治疗骨伤。

“以前,常常有赶着牛车到家里找我父亲看病的人,父亲会留他们在家里吃住,有时病人没有医药费,我父亲照常医治。他常说,医生就要把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宋振江讲述。

受父亲的影响,宋振江从小对学医充满兴趣,17岁时正式跟父亲学习中医正骨技术,逐步掌握了家传的拔伸、牵引、捺正、合骨等医疗技术。行医中,宋振江牢记父亲教诲,并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行医几十年,接诊了多少患者,宋振江已经记不清,而在他的记忆里却有一段冒着生命危险行医的经历永远难忘。

30多年前,内蒙古白旗一位60岁左右的女患者,因车祸导致胫腓骨双骨折、股骨颈粉碎性等多处骨折,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其中一条腿溃烂严重,当地医院建议截肢。当他们听说河北康保县有一对中医父子,专治骨伤,便托人请他们到家里给患者医治。

宋振江回忆:“当时家父年龄大了,走不了远路,就让我自己去出诊,我从康保县坐车到白旗,走到半路下起了暴雨,快到他们村的时候,路段低洼处积水很深,车不敢再往前走,准备掉头回去。我当时一心想着病人,就下了车,准备趟水过去。我怕水把药包打湿就叨在嘴里,随后脱了鞋,就下了水,没想到水深快到胸口,我摇摇晃晃趟过水,鞋子却被冲走了,我只能光着脚,走了近一个小时才走到他们家。初秋时节,天气寒凉,看着浑身湿透的我,病人一家感动得泪流满面,患者80多岁的老公公还把珍藏多年的一件呢子大衣找出来给我穿上。”

后来,宋振江给病人做了矫正复位、消毒、上药等治疗。一周以后,宋振江再去看病人时,发现创口恢复很好,没有再感染,腿保住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进一步治疗,病人得到康复。

多年来,宋振江不仅把宋氏中医骨科诊疗技术传承并发扬光大,他还不断进修学习创新。他的医技不仅得到本地患者认可,来自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外省市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就医。北京的傅先生在感谢信中写道:“之前一直听闻宋医生妙手仁心,但亲身经历,才更能体会从久治不愈到平复如故的欣喜和感动……”

2019年,“宋氏骨科诊疗技术”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氏骨科第六代传承人宋晓荣和宋晓光已经拿上接力棒,为弘扬中医药诊疗技术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