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敏:生态农业探路人_新资讯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时间:2023-03-08 09:55:03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任淑敏:生态农业探路人


【资料图】

■ 本报记者 张梦鹤 本报通讯员 田俊荣

任淑敏探索“猪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

东光县找王镇大郝家寺村,百益生态养殖场每天都会传来动听歌声。走进养殖场,才发现,在这里欣赏音乐的不是人,而是一头头憨态可掬的小猪。

“听音乐让人心情舒畅,对猪来说也一样,这样它们就不会暴躁地在圈里东跑西颠了。”养殖场负责人任淑敏说,每天早晨,她会定时把音乐打开,到了晚上再关掉。

任淑敏是大郝家寺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村民们公认的不走寻常农业路的“怪人”。这不,她的养殖棚室,左半边是干净整洁的猪舍,右侧则是绿油油的菜畦。

走进大棚,闻不到想象中的刺鼻气味。

“俺在棚里建了发酵床来养猪,棚顶有喷水头,饲料是自己配的。猪饲料、饮用水及发酵床上都喷了益生菌,所以不光猪的身体健康,产生的猪粪味道也小。自建棚以来,没有一头猪生病。”任淑敏说,采用这样的养殖方法,猪肉不仅口感好,品质更好,吸引来了京津客商。

采用“猪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养殖产生的粪水,被用来直接灌溉菜畦,剩下的猪粪,制成有机肥后,同样是蔬菜喜欢的营养。有机肥栽种的蔬菜抗虫害性强,在管理中也少用药剂,备受顾客青睐。

像这样一地两用、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并不是任淑敏首次探索了。因为要照顾家庭,不便外出打工,为了在地里讨到更好的生活,她没少开动脑筋。早在10多年前,别人还循规蹈矩种玉米、小麦、棉花时,她就转变思路,不光种起了金银花,还在花下养了鸡。

“俺的初衷很简单,农业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家里的地块有限,在同样的土地里多产生效益,就是俺不断探索的动力。”那时,为了保证金银花的药性,地里长了草,不能施用除草剂,只能靠着人工锄。劳累之余,她突发奇想,试着将几十只鸡撒到了金银花地里,没想到效果不错,没几天,地里就没了杂草的影子。

“鸡吃草、吃虫,省了不少人工,鸡粪还田,金银花也长得不错。”更让她欣喜的是,由于“饮食”纯天然,产出的鸡蛋品质高、味道好,一个就能卖到1.5元。

这次尝试,让任淑敏尝到了创新的甜头。此后,她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不仅探索出“猪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还试验了“瓜薯套种”的新型种植路。

任淑敏让西瓜和红薯在一条垄上做邻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三四年前,她先是尝试覆膜滴灌种红薯。“铺上滴灌管道,再覆膜,不仅可以防草,还能节水保墒,减少病虫害发生。”膜下栽的红薯,比露天种植早熟一个来月,“身价”也更高,让地里的收益大幅提升。

红薯管理日益成熟,爱思考的任淑敏又发现了新问题——起垄种红薯,垄间的空间却被白白浪费了。由于种植红薯的地块是沙土地,任淑敏便想到了西瓜种植。她上网查询,还真找到了西瓜、红薯套种相关技术,在垄背种红薯,垄沟种西瓜。

“西瓜在地上长,到六七月份就熟了。红薯在地下长,虽然栽得早,但生长期长,到九十月份才收。西瓜早期生长旺盛,但是根部并不大,不会抢了红薯的营养。红薯早期生长较缓慢,六七月份西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瓜秧,对红薯中后期生长影响不大。”虽然周边人对这种套种模式心存疑虑,但任淑敏还是脚踏实地干了起来。丰收后一算账,红薯亩产5000公斤,品质没的说,而每亩两三千元的西瓜收益,是“意外惊喜”,可以补上红薯的种植成本。

这些年,无论是种植路,还是养殖路,任淑敏都特立独行,不光不少传统思维的农民不认同,就连她的家人有时也不理解。但她并没有被质疑所困,不论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还是接连失败,都没有停下脚步,就是想蹚出一条成熟的致富路,推广给更多人。

“无论是种养结合还是生态农业,都是现代农业提倡的,这说明俺的发展方向没错。现在,俺的猪肉比普通猪肉一公斤多卖20多元,证明只要有市场,生态养殖经济效益更好。今年,俺的目标是把销路打开,让好产品被更多人关注。”任淑敏信心满满,“也欢迎对这种发展模式感兴趣的农户前来考察,交流技术,帮助更多传统养殖场向生态发展转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