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玲根:情系“致富果” 逐梦科技兴农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时间:2023-02-22 10:45:01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

潘玲根在观察猕猴桃长势 王婷婷 摄


(相关资料图)

黑色皮夹克、渐层式短发、小麦色的皮肤,这是记者在福鼎市前岐镇照澜村看到潘玲根的第一印象。他熟练地挽起裤脚走近大棚,手握枝剪刀给果枝修剪、系绳固定。“去年年底补种的这些猕猴桃树都是我亲自修剪果枝、系绳固定,用了近1个月时间。”潘玲根说。

潘玲根今年52岁,原是浙江温岭人。2014年底,带着对农业的热爱,潘玲根来到前岐镇照澜村建立红心猕猴桃基地30多亩,不到1年时间成立福鼎市丰盛红阳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果蔬部落”商标,逐步建立农业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随着农业不断进步,他学习创新农业新技术的步伐也不停止。种植猕猴桃等水果9年,潘玲根借助农业科技之力,引领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反哺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怀揣热忱创业搞农业

20年前,受城镇化影响,农村土地寸土寸金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发展,身处浙江的潘玲根夫妻二人毅然来到福鼎。“在基地选址前,我做了充分的调查,照澜村工业少、生态环境优美、土壤肥沃、海拔较低,适合种植红心猕猴桃,且位置离镇区近,水、电、交通方便。不仅如此,我还去浙江省农科院拜师学艺。”潘玲根说,“当时,种植猕猴桃是一项新兴产业,红心猕猴桃市场前景良好,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就开始种植。”

流转30多亩地后,潘玲根成立合作社,建成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采用 “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统一指导下制定红心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标准化栽培技术管理要点,加强生产管理,实现制度上墙、技术规程落地、档案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可追溯。

如今果园基础设施完善,果品优质率高,对福鼎市乃至周边县市具有较好辐射作用,周边县市、乡镇许多农民慕名前来考察学习。潘玲根也被评为宁德市首届乡土人才。

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发展

走进福鼎市丰盛红阳猕猴桃基地,避雨大棚架纵横交错,棚内配备了全自动喷灌系统、太阳能杀虫灯、物理防控诱捕器等多种现代农业设备。

红心猕猴桃,对种植技术的要求很高。近年来,福鼎市丰盛红阳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发展海西、以农为本、服务‘三农’、鼎力争先”为宗旨,在浙闽两省农业专家的直接指导下,配备两名高级农艺师和若干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交流,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并在科学管理、种植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猕猴桃种植水平。2018年,该基地根据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指导建起了避雨大棚,“在大棚精心呵护下的猕猴桃比露天种植的果品产量高10%至20%,甜度高1度,也更加美观,极大增加了单株红心猕猴桃出果率。”潘玲根说。

在浙江省农科院学习期间,他深知农业生产靠人力终将过时,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才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为此,潘玲根在基地大做文章,引进农业“五新”试验示范及实用技术集成运用,以合作社和基地为平台,成功引进红阳红心猕猴桃、宫川一号、椪柑、“红美人”等7个新品种种植,积极推广应用猕猴桃避雨栽培、机械授粉、设施喷灌应用、生草栽培(紫云英)、水果冷藏保鲜等8项新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猕猴桃亩产达1200公斤,果品优质率达80%以上,猕猴桃特级优质果达60元/公斤,亩产值达2万多元。

逐梦科技兴农,端稳端牢村民的“果盘子”。为了改善周围农民的传统种植模式,潘玲根大力宣传推广创新技术,每年组织培训班4至5期,受训人数达150多人次,致力让基地内各项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该基地还先后获评国家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科技示范基地、宁德市乡村人才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福鼎市科普示范基地、福鼎农业“五新”试验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 科技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