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资讯!“吃得少,活得久”?饭量越小,衰老速度越慢?有科学依据吗
来源:小肆说健康     时间:2022-11-07 15:34:40

“吃得越少,活得越久”“千金难买老来瘦”这些说法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甚至有不少养生人士对此深信不疑,在饮食上一直严格控制自己的食物摄入量,就怕长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吃得少,活得久”到底是假谣言还是真科学呢?

01

“吃得少,活得久”有科学依据吗?

“吃得少,活得久”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传闻,科学家也曾经展开过立项调查,研究饮食摄入量与寿命长短的关系。

科学家们先是对基因与人体高度相似的小鼠进行试验,在小鼠年轻时,就减少投喂食物的量,在小鼠年老后确实比不限制饮食的小鼠,寿命更长。

不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还是不能直接印证人类吃得少会活得更久,于是研究人员又召集志愿者进行实验。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限制饮食,一组依旧正常饮食,实验以两年为期。

两年后,限制饮食的受试者,平均体重减少了18斤,正常饮食的人体重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实验证明了,减少食物的摄入,可以控制热量减轻体重,让人远离肥胖,变得更长寿健康。

因为肥胖不仅是一种体型臃肿不美观,更重要的是肥胖属于疾病,一旦患上肥胖症,各种慢性病、癌症的风险都会直线上升,全球每年因肥胖导致死亡的人数就高达208万。

所以“吃得少,活得久”,的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02

少食不等于节食或不饮不食

虽然少食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少食绝不等于绝食,很多有肥胖症、慢性困扰的人,都寄希望于节食,想把疾病给“饿没”。

殊不知严苛地对待自己每天的饮食摄入量,养生不成反而还会伤身。

首先少食绝不等于严苛节食,人每天必须要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各类营养元素,才能保证机体能量供给充足。

如果只靠吃水煮菜叶,远远不能满足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长时间这样吃,只会吃出营养不良、骨质疏松。

其次少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根据个人的食量来制定,根据自己的食量每餐吃7分饱,就是最好的少食标准。

吃七分饱时,人对食物的欲望降低,可以减少摄入,也不会饿得太快,也可以避免吃太多增加肠胃负担,堆积脂肪。

如果感觉自己把握不好7分饱这个度,可以试着饭前先喝汤、再吃蔬菜、然后进食些许肉类,最后再吃主食。

这样可以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更好地把握7分饱的度,同时要注意吃饭要小口,细嚼慢咽,增加拒绝次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消化食物,还能增加饱感。

03

养成4个饮食习惯,长寿也能“吃”出来

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越早开始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坚持下去,等到年老时,身体就会受益越多,以下4个饮食习惯,帮你吃出长寿、健康。

1少吃盐

高盐饮食一直是患上高血压的高危原因之一,一旦患上这种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

所以日常饮食,一定要少吃盐,每天的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克以下,已经有三高疾病的人,则要在此基础上再减少食盐量。

除了少吃盐,还要警惕烹饪时含“隐形盐”的调料,比如生抽、酱油、豆瓣酱等给菜肴增鲜的调味酱,这些调料也是含盐大户,烹饪时一定要少放。

2多吃蔬果

蔬果热量低,几乎不含脂肪,还有多种营养元素,多吃蔬果可以帮助减少其他高油食物的摄入,还能润肠通便,更快地排出毒素。

蔬果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还可以帮助身体保证钾钠平衡,远离高血压。

3多吃粗粮

我们日常食用的米、面都经过了精加工,虽然口感很好,但是容易升高血糖,而且热量高消化快,超标食用,容易升高血糖,堆积脂肪,升高血脂。

所以日常饮食建议减少精米精面的食用频率,用粗粮代替,如紫薯、玉米、五谷杂粮等,更有利于稳定血型,保持身材。

4少吃加工肉

像我们平时吃的腊鱼、腊肉、培根、火腿都属于加工肉,需要加入食盐腌制或用火熏烤。

虽然吃起来味道特别,是很多人的心头爱,但是这种加工肉类中含有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在进入人体后,会形成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癌症风险。

平时吃肉可以选择低脂高蛋白的白肉,比如鸡肉、鱼肉、虾仁等,既营养,适当食用也不会长胖。

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非常关键,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的饮食模式可以帮助获得更长的寿命,上文提到的你都学会了吗?

关键词: